日本和韩国的COVID-19疫情将不可避免地大规模爆发!
截至2月24日晚,日本累计确诊850例COVID-19病例,共有4人死亡。日本政府专家认为,日本多地已出现感染途径不明的病例,未来可能会迅速蔓延。如果疫情进一步扩大,日本医疗系统可能崩溃,社会经济活动陷入混乱。
2月25日上午9时,韩国公布疫情数据,新增确诊病例84例,累计确诊病例已达977例。韩国已有8人死亡。一周前,韩国确诊病例仅为28例。
日本和韩国的COVID-19危机加剧,昨晚引发外围市场恐慌。
美股三大股指全线收跌,跌幅均超3%;欧洲股市也全面受挫,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主要股指跌幅在3%至5%之间。大宗商品方面,美国和布隆迪石油下跌近4%。
在周边市场的动荡中,国内投资者本能地关注日本、韩国疫情加剧可能给中国产业链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机遇。
日韩疫情对国内产业链的潜在影响
日本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国泰君安分析,中国在零部件和中间产品方面对日本的进口依存度较高。如果疫情爆发,将导致日本产能萎缩,未来可能对中国国内汽车、装备制造、半导体、化工等行业产生影响。受影响的具体产品类别为:
1)机电、视听设备及其零部件大类中:我国对日本进口依存度较高的产品集中在工业机器人、机械铲、发动机、电池、点火启动设备等领域。
2)车辆、飞机、船舶和交通设备产品:中国对日本的依赖集中在铁路、有轨电车机车或机车车辆的连接装置和转向架、船舶、汽车、车辆变速箱、发动机零部件等。
3)光学电子设备、医疗及其他仪器产品:中国对日本的依赖集中在相机、摄影实验室仪器、牙科配件、光学元件等。
从产业链来看,日本的计算机、电子及光学设备、电气设备、基本金属、橡胶塑料、机械设备、汽车和交通运输设备等产业位于中国的上游。
疫情危机一旦过去,中国两条产业链将受到较大影响:
一是汽车产业链,连同橡胶、化工、金属制品行业;
二是高新技术制造链,主要包括电气装备、机械装备和电子光学装备产业。
中泰证券认为,双边贸易方面,日本、韩国向中国出口机电产品最多,主要是集成电路和半导体零部件;日本和韩国也是从中国进口机电产品最多的国家,主要是电话等终端产品。中日韩三国贸易往来和产业链关系十分密切。日本和韩国的COVID-19疫情可能对我国企业生产和产业链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日韩疫情或加速国产替代
日韩疫情甚至可能在海外引发新一波疫情蔓延,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也对中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相关企业提供了国产替代和技术升级的机会。
天风证券认为,如果疫情在日韩蔓延,将对全球产业链尤其是供应链长、分工复杂的汽车、电子制造业造成二次打击。它们的大部分产业链由中国、日本和韩国承担。疫情加剧可能会打乱东亚制造业产业链的生产计划,影响中国产业链下游企业,但也可能会加速部分领域的国产替代。
具体来说,日本、韩国疫情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部分:消极部分将对全球产业链造成二次打击,最直接影响的是我国产业链下游企业;消极部分将对全球产业链造成二次打击,最直接影响的是我国产业链下游企业;积极的部分会偏向国内部分。在上游产业链上,其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和韩国。疫情促进了相关企业产品市场需求增加,加速国产替代。
此外,中泰证券指出,从日韩成熟的终端需求来看,国内居民依赖的日韩产品可能会受到疫情影响,可能对我国医美行业造成进口替代效应、食品工业等
了解更多信息请下载21财经APP
从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看,出行、交通、建筑等依靠空间和物理手段提供服务的传统产业受到较大影响;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主要依靠在线服务的服务影响相对有限。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为其他商业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服务、旅行服务。四类服务合计占比超过70%;旅行服务占我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一半以上;运输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口比重分别为20.63%、9.01%、6.78%和4.53%;金融保险服务、建筑服务进出口比重较小。疫情对服务贸易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国出台的防控措施对人员和运输跨境活动的阶段性限制。后续将根据各国疫情管控情况逐步恢复。疫情对全球重点产业链及我国相关进出口行业的影响分析1、疫情影响国际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需求,油价下跌有利于产业链下游成本降低疫情蔓延期间,受沙特、俄罗斯等石油价格战的综合影响,国际油价下跌,产业链下游企业成本下降链条已经掉落。近期,石油市场供需双向利空,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上游供给方面,俄罗斯拒绝OPEC再次深化减产提议,沙特宣布增产降价,全球石油供应预计将大幅增加;下游需求方面,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石油需求本已低迷的基础上,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加深世界经济下行预期,石油需求持续承压。国际油价3月9日暴跌,16日跌破每桶30美元。中游运输领域,随着油价暴跌,原油运价持续上涨。截至13日,中东至宁波运价指数三天上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