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资 / 锂电池原料涨价了吗(锂电池原材料涨价是利好还是利空)

锂电池原料涨价了吗(锂电池原材料涨价是利好还是利空)

Time:2024-06-08 20:25:11 Read:560 作者:CEO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左茂轩报道

4月底,四家A股动力电池上市公司相继披露年一季度财报。

锂电池原料涨价了吗(锂电池原材料涨价是利好还是利空)

今年一季度,在新能源汽车强劲需求拉动下,这四家动力电池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20%。整个行业规模正处于快速增长期,潜力巨大。但受上游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四家公司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一季度,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486.78亿元,同比增长153.97%,但净利润同比下滑23.62%至14.93亿元;亿纬锂能和国轩高科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7.69%和203.14%,但净利润分别下降19.43%和32.79%;孚能科技亏损扩大至2.44亿元。

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显现

由于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动力电池的需求,动力电池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从去年中期开始逐渐开始显现。

年初,碳酸锂价格不足5万元/吨。今年年初涨到25万元/吨左右,到3月份已经涨到50万元/吨。电池制造商和原始设备制造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事实上,从去年三季度开始,部分动力电池企业就开始调整动力电池的供货价格。当时,不少电池企业采取了实时更新产品报价、明确涨价、缩短计费周期、重新谈判现有订单等措施来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

但即便如此,在价格谈判过程中,部分电池企业也必须承担部分增加的成本,这也影响了企业的部分利润。

今年以来,由于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此前电池价格的上涨已经难以为继,整车厂与电池企业不断进行价格谈判。

虽然去年电池材料价格有所上涨,但大部分被整车厂和电池企业内部消化。同时,今年以来,企业自身已难以继续承受原材料上涨的压力,压力已传导至终端车价上涨。今年一季度以来,多数新能源车企都对在售车型进行了调整,涨价幅度从几千元到3万元不等。

宁德时代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姜力表示,宁德时代对产品定价一直持谨慎态度。因此,面对上游涨价,公司的第一选择就是自身承担成本压力。不过,他也指出,今年以来,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超出合理水平,因此公司也协调客户对价格进行动态调整。

今年3月27日,孚能科技高级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张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孚能科技已于11月、12月完成首轮价格谈判去年。该节点从今年1月1日开始。不过,今年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因此富能科技也在与客户进行第二轮谈判,希望与客户分享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今年一季度材料价格上涨较快,但当时公司并没有快速提价。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公司分析应该是当前价格将稳定一段时间,因此积极与大客户进行价格商谈,大客户已达成共识。

当然,大多数电池企业已经与整车制造商完成了新的价格谈判,但原材料价格上涨无法避免侵蚀利润率。

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动力电池产业仍处于快速增长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汽车累计销量650.9万辆,同比仅增长0.2%。然而,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3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48.4万辆,同比增长1.1倍。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25.7万辆,同比增长1.4倍,市场份额达到19.3%。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累计达到51.3GWh,同比增长120.7%。

原材料价格上涨暂时不会影响行业基本面和增长。

短期压力依然存在

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引起了整个行业的关注,相关部委也高度重视。

今年3月底,在中国电动汽车100强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当前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重视。认真研究并解决。他提到,我们将适度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坚决打击囤积、投机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协作,实现共赢发展,促进回报。主要原材料价格趋于合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表示,将加强锂、钴、镍等资源的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继续保障供应和价格稳定,加快建立多元化发展格局。促进开发和采购并支持国内和国际合作的资源安全和供应体系。

受政府调控、供应量增加等因素影响,碳酸锂价格逐渐企稳。然而,期望回落或快速回落到之前的价格是不现实的。

一位动力电池企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50万元/吨的价格已经很高了。尽管市场上锂盐资源仍供不应求,但企业无法承受更高的价格。如果价格继续上涨,企业将难以接受高价碳酸锂产品,因此将以更加谨慎的态度观望涨价。

短期来看,由于新能源汽车增长强劲,市场需求依然较大,企业仍面临不小的压力。

但中长期来看,影响预计会逐渐减弱。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百人电动汽车协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认为,2-3年内锂资源供需平衡或将恢复正常。

他表示,供需失配将是短期的。一方面,需求将回归基本面。虽然电动汽车销量增长的驱动力将长期存在,但恐慌库存储备等因素造成的需求放大只是暂时因素。随着碳酸锂供应能力的增强,将逐渐回归基本需求端。另一方面,从供给端来看,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锂矿开采加速,预计1-2年内达到需求端水平。长期来看,锂资源储量充足,可开采量持续增加。

在企业维度,大部分电池企业已经向上游布局,相关效应将逐步显现,有望缓解部分企业压力。印尼镍项目、刚果钴项目、宜春锂项目、宜昌物资一体化等项目将为原材料自供提供有力保障。国轩高科碳酸锂项目已于今年一季度实现量产,产能逐步释放。

此外,在原材料看涨的市场形势下,通过电池回收实现材料的再利用,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开始升温。利用先进技术高回收率回收贵金属可以缓解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目前,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大部分电池企业以及各大整车企业都开始布局电池回收业务。

了解更多信息请下载21财经APP

TCL电子年增收不增利雷鸟科技营收近15亿港元

后疫情时代,原材料和运输成本上涨,导致不少企业年增收不增利。3月11日晚间,香港上市公司TCL电子发布年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年实现营业收入748.5亿港元,同比增长46.9%;毛利达125.3亿港元,同比增长29.7%。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经营业务净利润达11.8亿港元,同比下降35.9%。

与此同时,电视业务量有增无减。全球智慧屏销量达万台,营业收入492.7亿港元,国内电视销售收入达132.4亿港元。TCL全球互联网业务收入达18.5亿港元,国内互联网业务收入达14.9亿港元。

电视销量2,358万台,收入492.7亿港元。

年,TCL电子业务架构将重新分类为显示业务、创新业务和互联网业务。其中,显示业务包括大尺寸显示业务、中小尺寸显示业务和智能商显业务。

显示业务方面,大尺寸显示业务收入为492.7亿港元,同比增长24.3%;全球智慧屏销量万台,同比小幅下降1.5%;销量市场份额同比增长0.8个百分点至11.5%,位居全球前三。

其中,年TCL智慧屏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24.4%,但平均售价却同比增长36.0%。销售收入达132.4亿港元,同比增长2.9%;毛利率为18.3%,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百分点。

公司智慧屏平均销售尺寸由年的49.9英寸增长2.5英寸至年的52.4英寸。其中,65英寸及以上TCL智慧屏销售份额提升8.3个百分点至27.0%。

国际市场量价齐升。TCL智慧屏销量同比增长7.6%,平均售价同比增长25.1%,销售收入达360.3亿港元,同比增长34.7%;毛利率达到16.1%,同比基本持平。

其中,TCL智慧屏欧洲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7.6%;北美市场销量同比下降6.2%;亚太等新兴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0.5%。

中小尺寸显示业务方面,集团年内发布了TCL20系列、30系列5G手机、平板电脑等多款中小尺寸显示产品。年,集团中小尺寸显示业务总销量达万台,同比增长7.5%;收入为143.8亿港元,同比增长29.5%。

智能商用显示业务方面,年,集团将携手钉钉、腾讯会议生态系统,开拓商用交互平板市场。年,集团智能商显业务持续扩张,总收入同比增长18.3%至3.1亿港元。

TCL集团的创新业务包括智能网联、智能家居、全品类营销和光伏业务。年收入为85.5亿港元,同比增长86.7%。主要得益于智能连接业务和全品类营销业务的快速扩张,其收入增速分别达到211.4%和70.7%。

智能连接开发智能眼镜、路由器、智能穿戴等智能连接产品。TCLNXTWEARAir、雷鸟智能眼镜先锋版发布,正式进军AR/VR赛道。年,集团智能连接业务整体销量达525万台,同比增长33.5%;收入达15.6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34.2%。

年,集团智能家居业务收入达6.1亿港元,同比增长78.9%。同时,为进一步完善智能物联网生态和全品类布局,集团利用现有的全球市场品牌和渠道优势,代理TCL空调和冰洗产品。年,集团全品类营销业务分销收入达63.7亿港元,同比增长70.7%。

雷鸟科技营收14.9亿港元

近年来,TCL互联网业务持续发展。年,集团全球互联网业务收入达18.5亿港元,同比增长49.9%。国内互联网业务收入达14.9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63.7%。

其中,雷鸟网络科技集团年会员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2.3%,垂直及创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8.1%,雷鸟科技年ARPU达到76.2港元,同比-同比增长43.4%。

雷鸟科技全面拓展儿童业务、大屏教育等创新业务,同时也大力发展云游戏、短视频等垂直内容领域。其中儿童业务同比增长316.8%,创新业务逐渐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新引擎。

同时,财报显示,截至年2月末,集团进一步增持雷鸟网络科技至82.22%,未来对集团营收和利润的贡献有望进一步扩大。

海外互联网业务收入达3.6亿港元,同比增长11.2%。年,公司将增加来自谷歌的平台运营分成收入,并完成公司内容聚合应用TCLChannel的商业转型。截至年12月底,TCL频道已覆盖北美、欧洲、中南美洲、亚太地区58个国家,累计用户数705万。

TCL电子年研发费用为24.8亿港元,同比增长52.2%;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集团持续加大对MiniLED、AI、IoT、5G、云服务、大数据、智能交互、AndroidTV系统、互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技术研发投入。

展望年,集团将继续研发MiniLED、量子点、8K等高端显示技术。同时,聚焦智能交互技术,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5G、智能制造等技术领域探索,持续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

TCL电子年毛利率为16.7%,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其中,年显示业务毛利率为16.1%,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年上半年面板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令整体毛利承压。

与此同时,上游面板价格在年下半年逐渐回落,公司毛利率自年第三季度以来持续反弹。财报显示,董事会建议派发年度股息16.70每股港仙,全年派息率达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的35.0%。

增收不增利的比亚迪半年报显示净利润同比下滑近三成

8月27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公布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比亚迪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08.8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05.02亿元增长50.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3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6.62亿元。下降29.41%,而净利润仅为3.69亿元,同比下降59.76%。比亚迪表示,由于产品结构变化,公司毛利率有所下降;同时,由于大宗商品等原材料的增加,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是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业绩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这与比亚迪内部业务结构调整、原材料涨价、销售和运营成本增加密不可分。

本报告期内,比亚迪营业收入增长约50%,但营业成本也有所增加。比亚迪上半年营业成本由去年同期的486.46亿元增至792.84亿元,同比增长62.98%。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2.25%,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9.14%。这主要与售后服务费及员工工资增加有关。

比亚迪横跨汽车、IT、新能源三大领域,其中汽车、手机零部件及总成、充电电池、光伏为三大主营业务。从产品结构来看,上半年比亚迪汽车业务营收占比大幅下降,从去年同期的53.01%降至43.08%,下降约10个百分点。手机零部件及组装业务收入占比增幅最大。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1.32亿元,占比47.46%,同比增长约9个百分点。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营业收入82.87亿元,占比9.12%。也略有改善。与此同时,手机零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和光伏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同比分别增长84.48%和72.97%。

比亚迪半年报多次提及原材料成本上涨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钢铁、塑料等金属原材料。锂、钴等价格波动直接影响集团主营业务的生产成本,对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给企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面对这一情况,比亚迪表示,将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产业政策、行业发展和疫情的最新动态,把握投资扩张节奏,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同时,加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提升各类业务相关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原材料方面,我们将通过上游战略布局和生产过程成本优化,巩固成本优势,尽量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对集团的影响。

券商仍看好比亚迪未来业绩

截至8月27日收盘,比亚迪A股收盘价为288.15元/股,总市值亿元。超过亿元的高市值与近30%的净利润下降非常不相符。对于比亚迪是否有实力支撑其庞大的市值,投资者之间的分歧明显加大。

有投资者质疑比亚迪“增收不增利”,甚至指出比亚迪半年报业绩远低于此前券商预期。就在一周前,中信证券研报分析认为,考虑到比亚迪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动力电池外供和储能电池出货量的加速,比亚迪-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预计分别为49.1亿元和88.1亿元。人民币,122.4亿元,给予比亚迪年总合理价值10.643亿元,对应A/H股目标价372元/447港元。

按照比亚迪年上半年净利润占去年全年的比例计算,比亚迪年上半年仅实现净利润11.73亿元,或难以完成全年净利润中信证券给出的预测。

不过,在比亚迪发布半年报后,仍有券商研报“大力支持”比亚迪。民生证券研报分析,比亚迪当前产品周期持续走高,下半年DMi混合动力车型销量有望持续增长。预计比亚迪-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6.84亿元、72.57亿元、84.50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40.20倍、111.38倍、95.66倍。参考风车行业中位市盈率33.63,考虑到公司当前产品周期持续上升,维持“推荐”评级。

此外,成本增加还与新项目研发投入增加有关。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研发投入44.12亿元,相比去年的32.32亿元,同比增长36.51%。比亚迪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大电动化、智能汽车的投入,保持行业技术领先地位。

二级市场上,投资者也看好比亚迪,今年以来该公司股价大幅上涨。截至8月27日收盘,比亚迪A股收盘价为288.15元/股,年内累计上涨48.13%,比亚迪H股股价年内累计上涨约28.89%。

Copyright © 2002-2024 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34754号-58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