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区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区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设置:取得时的账务处理。PS:注意股票与债券的不同。
2、持有期间的账务处理(即分股利或计息)。PS:此处和“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基本相同。
3、期末计量账务处理。
4、减值账务处理。如果减值因素消失,公允价值回升,应在已确认的减值损失范围内转回,属于债券投资减值转回的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属于权益工具减值转回的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5、出售时的账务处理。PS:这里是考点(初级会计职称)。跟此科目有关的所有者权益类、资产类须全部结转,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企业去投资金融资产(证券),从其投资行为上看,可以分成三类。
1、可供出售的。
2、持有交易的。
3、持有至到期的。
持有交易证券主要是为了短期内出售而购买和持有的。其目的是从快速交易中获利,而不是从长期投资中获利。这个部分我们叫做交易性金融资产。
另一个极端是持有至到期证券。这些是公司计划持有至到期的债务工具或股票。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包罗万象的类别。它包括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该公司计划长期持有,但也可以出售。
从会计的角度来看,这些类别中的每一个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上的记录都是不同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待售证券的会计核算与交易证券的会计核算是相同的。由于投资属于短期性质,所以按公允价值入账。在证券交易中,公允市场价值的变动与营业收入相对照。然而,可供出售证券价值的变动,会被记录为其他综合收益(OCI)中未实现的损益
如果一家公司以1000万的现金购买了可供出售的证券,那么它就会以1000万的价格贷记现金,借记可供出售的证券。如果该证券的价值在下一个报告期内跌至500万元,则该投资必须“减记”,以反映该证券的公平市场价值的变化,而这一变化被记录为其他综合收入的下降。同样地,如果投资价值增加,则记录为其他综合收入的增加。不需要出售该证券,就可以在OCI中识别价值的更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些收益和损失被认为是“未实现的”,直到证券出售。
根据不同情况而定:1、如果符合交易性经融资产的定义,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借方)交易性经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2、如果符合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相关交易费用计入成本长期股权投资是指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并且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可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3、如果符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定义,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区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区别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