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负面清单是指,政府为了保护对国家经济至关重要的特定产业或幼稚产业,而列举出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即禁止和限制进入的行业、领域和业务等清单。在这个清单之外,如果没有法律的相关禁止规定,便可以自由开展双边贸易与投资项目。
近年来,负面清单管理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目前,全球已有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如美国、日本、墨西哥和欧盟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为这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尝试推行负面清单改革后,2015年广东、福建、天津自贸试验区也先后予以实施。2016年9月,我国在总结几个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的改革经验基础上,形成了比较成熟、可以在全国推广的经验作法。负面清单的概念也逐渐从对外投资协定谈判引入到国内经济治理。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中,对国企、民企、外资等各类市场主体,是同等待遇,清单之外的都可以依法平等进入。
负面清单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外,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
凡是与外资的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
黑名单也就是指企业限制或禁止类项目,在负面清单这个上面,投资者可以对照清单一目了然。负面清单也是指一种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指可以用来列明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政府的规定中是指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
指国务院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此处所说的“负面清单”,全称是“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清单列出了禁止外资进入的领域以及涉及外资准入的股权和高管要求等限制性措施,除此之外境外投资者和国内投资者享受同样待遇。在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前,外资进入中国投资都要经过审批,而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后,外资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将不再审批,改为备案管理。今年《外商投资法》实施后,又将备案管理改为信息报告制度,即负面清单之外的外资企业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后,相关信息报告商务部门即可,更加简化流程、便利准入、提高透明度。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自贸试验区探索建立的基础性、根本性创新制度之一。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我国第一份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至今,经过7轮修订,已由最初的190项缩减到目前的30项,开放度和透明度越来越大。如今,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基础上,我国在外资领域已全面进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时代。
放管服负面清单:是指政府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相比正面清单规定“可以做什么”,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意味着“非禁即入”,市场准入门槛更低了,对外开放的大门更宽了,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企业、中小企业,享有同等的市场准入条件待遇,只要依据负面清单,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各个领域和行业,有利于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