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二十二电影总投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二十二电影总投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纪录片《二十二》主要记录了1932年至1945年之间,中国被日军强征为“慰安妇”老人们如今的现状生活。该片于2014年开始进行拍摄,当时刚开始加入影片的老人共有22位。拍摄团队30余人跨越五个省,把这幸存下来的22位慰安妇全部拍全。
二十二的含义就是影片中共有22位主角。
其实题主的问题,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纪录片《二十二》,好就好在整部电影平淡无味,没什么波澜。
《二十二》是一部纪录片,纪录的是2014年时,中国仅存的22名慰安妇。
在经历了朝不保夕的战争年代,经历了惨无人道的残酷折磨后,这22位老人没有被命运所击垮,还能展露出平淡的生活,这本身已经足够令人反思和落泪。
首先,Haru简单介绍一下《二十二》这部影片的内容:我们记得八年抗战,我们记得南京大屠杀,可是我们很多人不一定知道或是记得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的经历跟中国遭受日本攻打死伤无数的性质一样,她们就是“慰安妇”。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忘记南京大屠杀,但我们甚至不会知道或是关注“慰安妇”。这是何其可悲的事情。她们也是我们铭记历史的一个侧面。我们不能这么忽视。《二十二》这部纪录片就讲述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慰安妇”,历史的见证亲历者。
越是安静越是彰显力量。《二十二》以平静的画面,情调,风声,雨声,记录不平凡人的平凡生活。故事的主人公老奶奶,平凡的过着自己的生活。“我不讲了,不讲了。”这是老奶奶们说过最多话。面对那段历史,那段痛苦不堪的人生,有谁能轻易说出口。她们已经在平淡的生活中学会自己消化痛苦。当我们再次提起,可以说是二次伤害,只为给我们一个真实的历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看,不去了解。
其次,《二十二》是因为2014年着手拍摄时,20万“慰安妇”只剩二十二人幸存者在世。同一导演拍摄的另一部同系列纪录片《三十二》是因为2012年拍摄是只剩三十二位幸存者在世。全中国人都在帮这部片子说话。它从题材上就已经俘获了全中国人的心,就已经赢了。所以《二十二》能够成功,单单从一方面就获全胜,我们都是中国人,而历史不容忘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纪录片,已经是能够让人忽略他的记录手法,拍摄角度等技术问题的纪录片。
以前的纪录片包括以后的纪录片,如果不能唤起大众的观看欲望,是不会超越这部影片的,就关注度来说。因为这是一部所有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历史问题,全中国人都在帮这部影片说话。以前的纪录片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足以让人忽略它的记录手法,拍摄角度等技术问题,其次是题材,内容。一般的纪录片都是要去认真考量这些问题。当然《二十二》在拍摄前期肯定也会认真仔细考虑这些问题,可现在最主要的是观众已经完全忽略了,因为它的题材已经完胜。
我们深情凝视,那段历史,那些人。
题主问了两个问题,先说为什么这部纪录片引起了关注,而其他没有。前段时间上映了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电影,也就是把纪录片浓缩成一部电影,也挺火。很大一部分就是宣传,没有强大的营销宣传,可能什么纪录片拍的再好也没人看。
《二十二》这部纪录片,是在微博上张歆艺点名宣传的,还有冯小刚,有一些大流量的明星宣传很能带来影响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题材,《二十二》这部纪录片讲的是“慰安妇”,很沉重,教人勿忘国耻,而还有一个很深层次的其实是在教大众不应该去回避甚至辱骂这个群体,而应该怀着怜悯的态度。不要害怕看这部电影,害怕难受,痛苦和流泪。这是一部非常平静的纪录片。全片除了片尾曲以外,你甚至都听不到一点点背景音乐声。能听到的,只有老人静静的阐述,和她孙辈们的嬉戏打闹,她亲友们日常忙碌的琐碎,她周遭的风起风落树叶婆娑。唱起家乡儿歌《阿里郎》时的老奶奶,声音都变得清澈嘹亮起来。她们安静平和,乐观向上的生活着……
这个纪录片可以说炸出一堆令人愕然的现象吧,这部电影因为题材原因,很多电影院不排片,历史是很厚重但现实也是很冷漠,考虑到利益的时候大家还是纷纷倒戈利益。剧里有一位高龄奶奶在逃离日本人的魔爪后,回到家里不仅没有被问候,反而周围人是进行了荡妇羞耻,这让我很震惊啊,不去责怪施暴者反而来责怪受害者。这种逻辑其实鲁迅先生很早就在中国人的劣根性里阐述过,在当时那个吃人的时代是平常,而在现代还不能让大众接受这就很诡异了啊。
《二十二》这部片子只有阴郁的天,整个基调都是灰蒙蒙的,讲述着过去那段历史,日本人在拼命遮掩,但是历史终究是历史,不会被掩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二十二电影总投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二十二电影总投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