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疫情影响理财投资吗,疫情影响理财投资吗现在

疫情影响理财投资吗,疫情影响理财投资吗现在

Time:2024-10-04 14:33:00 Read:0 作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疫情影响理财投资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疫情影响理财投资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疫情对银行理财有影响么,是好还是坏?

向好。

疫情影响理财投资吗,疫情影响理财投资吗现在

这次疫情对消费行业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消费乏力,影响上下产业链,现金流就受到了影响。

消费者没有消费欲望,企业又迫切需要资金。银行理财上下游都有受众,当然受欢迎。

事实上,很多银行,已经推出了更高的收益产品,吸引用户购买。

当下疫情引起了大家高度的重视,笔者所在的四川成都就有很多小区都触发了封闭程序通过办卡出入来限制非常时期的人员流动,在这种大冲击下传统的各行各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银行理财业务。

银行理财作为一个传统业务也会受到相应的短期冲击。说道银行理财,首先我们要知道三个方面。

1,什么是银行理财。银行理财是指商业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自行设计并发行的产品,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简单点说就是我们把钱交给银行打理,通过约定时间达到相应资产增值的一种投资行为。

2,银行理财的种类。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及QDII型。1:债券型_ 投资于货币市场中,投资的产品一般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因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个人无法直接投资,这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实际上为客户提供了分享货币市场投资收益的机会。2:信托型 _投资于有商业银行或其他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机构担保或回购的信托产品,也有投资于商业银行优良信贷资产受益权信托的产品。3:挂钩型 -产品最终收益率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如与汇率挂钩、与利率挂钩、与国际黄金价格挂钩、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与道·琼斯指数及与港股挂钩等。4:QDII型 _所谓QDII,即合格的境内投资机构代客境外理财,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 QDII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简单说,即是客户将手中的人民币资金委托给合格商业银行,由合格商业银行将人民币资金兑换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资,到期后将美元收益及本金结汇成人民币后分配给客户的理财产品。
3,银行理财方式的销售手段和方式。传统的银行理财业务通常都在银行柜台办理,咨询,近年来随着网络化的推广,越来越多的银行有自己的网上或手机APP供用户使用,也有智能机器人在线服务用户,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对银行现场办公还是带来很多不变和影响,因为虽然有APP可以了解使用,但用户存在对风险不理解,有疑问,需要详细了解的需求。同样的作为银行网点来说,工作人员仍然把来银行办理业务的用户作为潜在客户依靠网点内宣传手册,银行电子显示屏和柜台人员的宣传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和工具,疫情导致了人流量的骤减,复工的推迟导致了现金流的紧张,减少了人们对银行理财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所以对银行形成了一定的短期冲击。

非常有影响,主要是因为下游客户受到较大冲击,还有就是借款的客户因为还不起贷款,这样就完成银行的积压贷款增多,进一步完成还款的压力。唯一好的消息是现在的理财收益率本来就不是很高,银行即使压力增加,也是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目前的收益率估计就在4%左右徘徊。


具体分析要看行业 支柱型来看 最大头是房地产 一个房地产企业来说破产的多,中小企业破产也不会少,连带的失业率会高消费者的房贷还不上的几率也大,基本面来看逾期呆坏的比例会增长 影响坏

疫情对银行理财是有影响的,而且还是负面的影响,在疫情期间,人们隔离,要生活,得要花钱,所以,为了生存只有把理财的钱取出来生活。老百姓在疫情面前是最脆弱的,一方面要隔离,另一方面没有工作甚至有的生意没法做。

但是疫情过后,由于人们对生活经济的恢复,有了余钱,我相信银行理财也会好起来的。

疫情下反反复复,适合闲钱买房作为抵御通货膨胀吗?

疫情开始已经三年了。可能今年很多人感触最深。从感到经济下行的压力到感觉到自己也陷入其中的困境。对于有房贷的人可能感触更深。那么对于没有贷款压力又有闲钱的人来说现在还能通过买房抵抗通货膨胀吗?

从今年看来。加油费和蔬菜钱越来越高。虽然不能影响有钱人。可是股市行情不好。外汇市场不稳定。银行理财收益不高。很多之前有机会的行业也在这三年的疫情中逐渐丧失了投资空间。而房地产今年各地放松调控。银行贷款政策支持等消息频出。是不是代表房地产会像2008年和2014年经济下滑时期,房地产暴涨的前期呢。如果那样会存在巨大的投资机会。每次经济下滑都会通过大基建和房地产拉升。本轮经济下滑还会如此吗?首先说结论。房地产不会再大涨了。所以没有了增值和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了。

首先看房子的价格。目前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房子的价格基本成为了普通人能够承受的极限。也就说即使老百姓想买也买不起。而如果房子只在有钱人间流通,那么便失去了它的增值属性,有钱人不缺房子。

其次看城市化率和人均拥有住房面积。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60%。很多城市都超过70%。也就说未来进去城市购房人不多。人均居住面积也在全球前列。高于大部分发达国家。不具备扩张条件。

再有房住不炒符合目前中国发展情况。不能让房地产过度繁荣。要把钱用于支持科技建设和实体经济上。没有过多的钱进去房地产市场,也不会推升房价继续上涨。从而失去套利空间。

那么有闲钱的人如果不投资房产,该如何处理多余房产呢。建议卖掉一些不是中心地区。没有发展前途地区的房产。保留具有城市核心价值房产和特别发展前景区域的好房子。保留不超过三五套房产。防止之后房产税出台等措施的额外支出。有闲钱还是投资一些新兴行业。规避房地产和互联网行业。

这几天理财产品一直下跌,是什么原因?

看到这么多不靠谱的答案,我真的觉得在自己不专业的领域乱给答案是多不负责任。

理财产品属于低风险稳健类的投资产品,基金经理在给这类产品做资产配置的时候基本都是配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其实主要就是债券。

最近理财产品收益下跌就是最近利率债在跌。而利率债为什么跌呢?是因为利率不再下行了。所以那些说中国利率越来越低导致理财产品下跌的,可以退出理财领域了,基本属于什么都不懂的。

债券的基本逻辑是收益率下行的时候价格上涨,因为涨价的是过去高收益率的债,新债发出来收益率低所以高收益的老债就会涨。这样说可以明白吧。这是债券投资最最基本的逻辑。

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中央财政部放水,通过降息降准释放了很多流动性,所以利率一直下行,债券猛涨了一波。

进入二季度,疫情控制住,经济复苏的情况看起来不错,所以政策上没有进一步放水,流动性边际收窄。利率没有进一步下行,市场开始yy也许有加息的可能性,所以根据之前讲的基本逻辑,债券收益率上行的时候,债券价格会下跌。这就是为什么你买的理财产品净值下跌的原因。

可以看一下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从4月24日的低点2.46%到现在已经涨到现在的2.8%附近了。债券价格就是相反的走势。

目前债券市场还是熊平阶段,但我觉得收紧流动性的概率不大,因为疫后经济还是需要流动性支撑的。但只看二季度大概率不会再放松了,短期需要熬一熬,但不改利率下行的大趋势。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帮助你理解你所投资的产品。理财产品在资管新规之后确实不刚兑了,但由于收益率这么低,亏欠的概率微乎其微,这一两年还是可以放心持有的。

大环境利率下行,英国负利率、美国零利率,中国做不到独善其身,利率下行是必然趋势。

银行理财产品是不保本的,这不是什么秘密是政策,你当时看中人家的高收益,人家看中你的本金,各取所需。

给你推荐保本保息的产品,终身复利率3.5%,现在看起来不高,重在稳健和安全。

近期各类理财产品出现略微的下跌实属正常,毕竟受新冠疫情影响对国内人的整体经济也是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理财产品出现了略微的波动也是实属正常,但是可以肯定的说只有极少数的理财产品有一定概率持续走低,绝大多数的理财产品目前均是比较平稳的。
国内为了保障国内整体经济影响程度有所降低,在疫情期间央行也是分多次向国内市场,释放出了大量的资金,在国内疫情稳定后为了扶持各类企业的平稳发展,推出了定向降准降息以及各类扶持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给股市的确是带来了一定的利好,但是对于债券市场来说并不是利好,反而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今的各类R1-R3以内的稳健性理财产品,基本上绝大多数的产品,主要投资方向均是债券市场,在债券市场行情不佳的情况下,这类理财产品自然也就会出现略微的波动,不过出现这种情况广大储户也不用过于担心,随着国内整体经济的恢复长期持有,这类理财产品达到预期收益率,还是可以的即便是达不到预期收益率,本金的亏损概率也是非常低(因为这类理财产品主要投资的项目均是低风险产品)。
其实自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与实施后,就已经打破了各类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当下所有的理财产品都是无保本保息,均是随着所选择的理财产品投资方向与国内外整体经济的波动上下浮动收益率。
不想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其实还是建议广大储户优先考虑选择国债,或者是受存款保险条例本息50万元所保障的一般性存款产品,当今各类理财产品也仅有这两类产品可达到保本保息。
综上:个别理财产品出现略微的波动,其实很正常毕竟此次疫情影响到了,全球各个国家的整体经济,随着全球疫情的有效控制,各类理财产品也是会慢慢的恢复正常。

以上就是关于我的全部分享与观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哪方面有遗漏留言评论交流。「点赞关注」本文章本人原创,谢绝抄袭16:42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疫情影响理财投资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疫情影响理财投资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2-2024 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34754号-58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