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理财型保险陷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理财型保险陷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拿到合同等材料,一定要仔细读完那十几张材料再动笔。如果字太小,可以拿放大镜看。对于材料上写的语句意思不明白,让一旁的工作人员现场解释并录音。
我以前总是接到银行的电话,向我推销理财产品。你知道我是个做事谨慎而仔细的人,所以会一句一句去读那些合同条款。字又小,看的眼睛痛,那些语句读起来还拗口。后来,我就让银行客服人员念给我听,念错了再重新念。已经不记得多少年了,再也没有接到银行的理财产品推销电话了。好怀念那些推销电话,那些推销人员说话的声音蛮好听的。
“840万理财变保险”似乎不可思议,新闻来源值得怀疑。记得鄙人今年三月份在中国人保购买一款保险产品时,都有两位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场录像留作档案。
在鄙人的居住地江苏,即使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都要坐在柜台前聆听银行职员阅读理财产品购买协议书,并且当场进行电子录像备案。而且题目中提到消费者朱某还有家人陪同,怎么可能会出现如此乌龙的奇葩呢?
本来怀疑的精神,鄙人请教了一下“度娘”,发现没有正规媒体如此报道;只有几个自媒体在那里掺和,有假新闻的嫌疑。普通市民的存款很难达到840万的额度,能够有这么多现金,想必不是等闲之辈,何况还有子女陪同。怎么可能不阅读相关的文件和协议书?
银行和保险完全是两个载体,业务差异很大。虽然银行确有保险产品推销,但也是明文告示,保险说明书写的明明白白。即使协议书内容较多,有十几二十页内容。保险和理财产品的标题也会完全不同,难道消费者朱某和家人都是文盲?
如果连着十几个字都看不懂,那赚几百万钱靠的是什么本身?何况银行业不会允许保险公司的业务员随便进场推销这样的产品。
看过这个新闻,她买的是银保产品。但我们不是当事者,也没看到保险合同,谁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说买保险要看清楚合同,我们买保险买的不是银行也不是销售人员,我们买的是合同。但是像描述要到107岁才能拿钱的理财险我还没看到过。在此不做评价,只能善意提醒,买保险看清楚合同,如果自己不懂,找个懂得人帮忙看一下。
我就是认为是骗人的!因为有经历过了,在2015年期间老公被朋友忽悠买了家庭财产保险谁知道那年家里还真的就遇上了天灾,家里的房顶被大风给掀了受了灾找保险公司理赔,保险公司说我家的房子没有正式房产证不能理赔,可气人的是买保险的时候可没有说要房产证才可以买啊!怎么到了理赔的时候才说是不能理赔呢?所以我认为保险公司多半都是骗人的。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起初,都会经历一段曲折的历程。保险也不例外,因为行业本身在中国还是个刚刚起步的阶段,所以有很多不太规范的地方,导致一些诟病。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业的入门门槛太低,很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不高,既不能准确掌握保险知识,又不能遵守职业操守,所以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卖的保险到底是管什么的。所以无意之中就造成误导消费。另一方面就是唯利是图,为了业绩为了收入,主观上有误导的故意。还有一方面就是客户对保险知识的缺乏,信人唯亲,也无形中给自己带来了损失。保险是非常专业的门类,必须要选择专业负责而且有道德良知的业务人员,而不是选择你的亲戚朋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理财型保险陷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理财型保险陷阱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