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银行的保险理财正规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银行的保险理财正规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银行出的理财险靠谱吗?银行在取得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后,可以代理销售保险产品,赚取中介手续费,这属于银行的一项中间收入,商业银行的支行网点一般都有中间收入的考核指标。给银行客户推销保险产品不受短期内市场波动影响,也不存在出现本金投资亏损的可能,所以相较于代销基金、 理财产品安全程度要更高,提成还不少拿,也能给基层支行带来不菲的业绩贡献,所以在早些年银行销售保险的动机是很强烈的,是商业银行主要的中间收入来源之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网点的客户多是偏好储蓄这类稳健保本的谨慎型客户,这和理财类保险的特征是匹配的,如果理财经理在销售过程中,有意无意的隐瞒掉保险在流动性方面的短板的话,特别是一些年级较大的中老年客户群体,对银行信任度很高,对理财也是一知半解,这就给了银行理财经理有可乘之机,客户很容易“上套儿”,误把保险当成储蓄,结果到要取钱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拿到的是一份保险合同,是“强制储蓄”而不是“活期储蓄”,现在取是亏的。
这种把保险当储蓄理财卖更多是理财经理的个人行为,背后有高额利益的驱使,有业绩考核的压力,这种故意隐瞒的销售误导行为对银行的品牌信誉有很大负面影响,因此这几年银行对基层员工违规销售保险的处罚力度持续在加强,在选择和哪家保险公司合作的时候,也日趋谨慎和严格,监管层也加大了处罚力度,这类违规现象已经较之以往有所减少。
监管层一直在引导保险产品回归保障本源,弱化理财属性,特别是这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保险销售也纷纷从线下转到线上,对传统银行网点渠道的依赖程度大为减弱,银行不再是保险销售机构心仪的对象,借助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这类自媒体平台拓展业务、获客的效果更佳。消费者在选择购买保险的时候,不能听取一家之言,最好咨询专业保险顾问,进行多角度的产品对比,优势和缺陷都要心中有数,从自身需求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买保险不是单纯的消费行为,还有资产配置的属性,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银行自身并不开发保险产品,它只是代销保险公司的产品,也就是说它只是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而已,这在保险公司叫银保渠道(所销售的保险产品也统称银保产品)。
其次,银行代销的银保产品一种是专业的保险公司的产品,如平安、国寿和太保等传统险企;另一种是银行自身控股的保险公司(银行系险企,和银行是兄弟公司)的保险产品,如工行代销工银安盛、建行代销建信人寿的产品。不论是哪一种保险公司的产品,能上市销售的都是合规的。
第三,银保产品一般分为分红险和万能险。分红险一般都是短期险,比如趸交(一次性缴),保障期限5年左右,或期缴连续缴费5年,保障期也是5年左右。形式有点类似于定期储蓄,但由于分红是不确定的,销售人员都只是简单的演示一下到期后的预期收益。过去多有接触这类产品的退保,可以说,大多数还没有定期利息高。
万能险则一般都是趸交,且保障期一般为终身,但销售人员一般都会误导客户,告诉其5年就可以退保,拿到预期收益。实则仅仅是万能险满5年后,退保不扣手续费了而已,因为万能险要扣取初始费用和管理成本,并不是所有保费都拿去投资了,所以,收益同样是很难达到定期存款利息那么高的,尤其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正因为如此,银保产品是销售误导的重灾区,“存款变保单”是最为诟病的。
总结:银保产品安全性问题不大,但是提前退保都有一定损失;收益基本都达不到同期的定期存款利息;银保产品的存在主要是为保险公司做大保费规模,对客户来说,基本就是个坑。
银行好像从来都是给人靠谱,实际很不靠谱的形象!霸王条款,出了事互相推诿都是见怪不怪了!
而且很多理财产品只是挂靠在银行,本身不是银行的业务。相当于打着银行的招牌在拉人,但出了事银行会告诉你“这不关我们事”!
所以要买银行理财产品要看清楚合同条款,向银行人员问清楚是不是银行自己的产品,看清楚明白了再买(这个是有一定风险的,只是风险性较小)!
答案是不靠谱。
很多人在银行办业务,都会被推销买保险。
但很多银行业务员在业绩的压力下,可能会存在误导行为。
甚至有时候你以为是办了存款,结果是买了一份年金险(理财险)。
后面如果急着用钱,去银行想把钱取出来,结果是不可以。
因为中间支取,就是退保,之前交的保费就打了水漂。
而且这些理财险,往往收益没有许诺的高,当时业务员跟你说的是演算收益,并不是实际收益。
未来能够有多少收益,还要看保险公司投资水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银行的保险理财正规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银行的保险理财正规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