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理财子公司批准筹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理财子公司批准筹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表示理财如同保险、基金、信托,也“外包”出去了,银行的业务更简单,只有存贷款。
如此一来,理财子公司既能在投资理财领悟大展拳脚,可能会给客户带来更高的收益、更好的产品,也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投资风险,有利有弊,投资者们需要利益自享、风险自担了
媒体报道里有这样一段话,“光大银行作为国内第一家发行银行理财产品的股份制银行,在财富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深厚的资源积淀,因此光大制定了清晰的战略规划,就是要聚焦一切力量做财富管理。”
所以,光大银行此举只是转型路径及发展策略的重要一步。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以前银行都是总行分行支行 出了问题 客户都算到总行头上 现在成立理财子公司 把风险业务都隔离出去 巴塞尔协议三的监管要求会越来越严 国内银行不做隔离措施 有点吃不消啊
《投资者网》统计显示,截至6月14日,31家银行发布拟成立理财子公司计划、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以及交银理财3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相继开业。
5月22日,银保监会公告称,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将进一步丰富机构投资者队伍,通过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理财产品,增加金融产品供给,为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提供更多新增资金,更好地满足金融消费者多样化金融需求。此外,其他批准设立的理财子公司也在抓紧推进正式开业的各项准备工作。
对于市场来讲,资管业务是表外业务,风险更具有隐蔽性。而理财子公司则可以有效地建立风险隔离制度。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于银行来讲,理财子公司开业无疑使其“如虎添翼”。
去年12月2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其中明确理财子公司为商业银行投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这意味着银行有了新的牌照加持,令其它金融机构艳羡不已。
与其它资管子行业比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不仅天然拥有母行的销售渠道,在产业链下游客户获取方面也更具自己优势。无疑,银行理财子公司未来大有可为。
这不仅意味着发展机遇,同样也充满巨大挑战。华南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优势会在固收产品上得到更大的发挥,而在权益类产品上可能反应会滞后一些,毕竟组建投研团队、完善对市场的理解并形成自身的投资理念都需要时间沉淀,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今年六月以来,数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密集开业,纷纷推出自己的理财产品。
从工行、建行和中行等银行新发布的理财产品特点来看,工银理财产品线以固收类为主,辅以权益类和混合类,今年7月17日,新增“科创优选”理财产品1款,已向市场推出。与此同时,工银理财与数十家金融同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意图优势互补。
建信理财具有强地域性,是唯一不在母行所在地成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今年年6月建信理财发布建信理财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指数,该指数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采用“1+5”体系框架,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指数”为主线,贯穿粤港澳大湾区价值蓝筹、红利低波、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消费升级5条子指数线……
中银理财产品线主要聚焦外币、养老和权益类投资,在开业仪式上推出五大理财新品,分别是“全球配置”外币系列、稳富养老系列、智富权益系列、鼎富股权投资系列以及指数系列等等……
可以说,我国正步入大资管格局时代。那么,如何在大资管格局下正视机遇与挑战、创新资产管理手段、提升资管经营绩效?这些问题,已经摆在商业银行角逐资管蓝海的关键境地。因此,深入分析大资管格局的表与里、大资管格局下资管业务发展趋势和商业银行资管业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商业银行拥抱大资管格局,意义重大。
所谓大资管格局,就是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过程中,各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在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条件下,在监管新时代重塑的大资管格局下,市场规模必将符合监管要求的新模式下不断扩大,特别是中国居民储蓄搬家和成熟机构投资者崛起,定会推动未来资管行业的快速发展。
所以,我国个人财富未来空间十分乐观,机构资管需求定会保持相对高位增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理财子公司批准筹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理财子公司批准筹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