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交易 / 大宗折价交易你怎么看,大宗折价交易你怎么看股票

大宗折价交易你怎么看,大宗折价交易你怎么看股票

Time:2024-09-27 06:23:28 Read:0 作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宗折价交易你怎么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大宗折价交易你怎么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大宗交易折价成交?

大宗交易的价格超过收盘价,叫溢价,低于收盘价叫折价。通常低10%左右,甚至又的时候低20% 。也就是说无论是折价率和溢价率都是基于股票当前的价格来表示的。 所谓折价也就是打折了,所以可以看成是大宗交易的价格比目前股价要低。溢价也就是满了溢出来了,所以是大宗交易的价格比目前价格要高。一般情况折价多的对股票本身不好,跌的居多;溢价则对股票走势有正面影响;但现在也有很多机构等通过大宗交易买入后在二级市场抛,达到砸盘的效果,从而达到其它目的

大宗折价交易你怎么看,大宗折价交易你怎么看股票

大宗交易折价2%说明什么?

1:这部分票还没有解禁,而持有者又急需现金!

2:利益输送,但大宗交易价格形成,应该也有相关规定,个人持有倒不存在,如果持有者是国企业,是否存在国资流失问题?

3:如果这部分是可流通股票,不选择二级市场交易而走大宗交易,且价格低于现价这么多,要么买者是傻子,要么就是期望通过这次成交压低现价,便于庄家收集更多筹码或震出不坚定者。。

为什么大宗交易大多数都折价?大宗交易是机构收割散户的利器吗?

这很正常,你买东西买多了还想人家能便宜一点来。特别是金融产品,金融产品重要的就是变现功能,流动性好的变现是时候会给价格相差不大,流动性差的变现的时候就要打折了。大宗交易变现量这样大,打折10%是正常的行情,再多就是利空。 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溢价交易,这个时候就是利好。

谢谢邀请,股市中的大宗交易不是在二级市场买卖也是在股市交易中通过集合竞价的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上市公司三年锁定期后出售股份的一种方式,为什么这些大宗交易大多数是折价的方式出售,主要是上市公司锁定期限太长也本上市公司急需资金不得不将自己公司的股票价格折价转让或出卖,如果不折价出售很难有对手接盘造成的。不过也有一些绩优公司也有缢价出售的,但是缢价出售的公司为数不多。

到期限售股票公司股票折价和缢价出售对二级市场的影响极大,如果缢价或折价太多,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在二级市场上下波动就大,所以就危极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俗称韭菜。

由于这些公司的股票规定只能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只是机构对机构的买卖方式才能进行的,这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无法控制,所以大宗交易就形成了机构收割散户投资者的利器就来源于此,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大宗交易折价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限售。在二级市场直接买入的股票,施行的是T+1的交易规则,次日即可卖出。而在大宗市场买入的股票,施行的是T+6个月的交易规则,也就是要等半年才可以抛售。从流动性角度来说,必须得封闭6个月的周期,这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也就自然产生了折价。虽说谁都不能预测未来的股市行情是涨是跌,但半年的封锁期,一定会让接盘的资金有所顾虑,自然也就要求折价了。此外,很多大股东手头的股权本身持有的价格很低。很多大宗交易都是大股东减持抛售的,而这些大股东很多拿的都是原始股,成本极低。

综上所述,就是限售期长+成本低,那么大的量自然要给批发价了。

大宗交易是把大股东持仓股票快速变现的批发交易,或主力机构进行移仓、分仓的便捷、合法手段,因为中间有过路、过桥税费,所以大多数都要折价交易。同时,大股东折价转让股份,还可以少缴税,可以和买方通过其它关联交易进行差价补偿。所以,虽然大宗交易大多数都是折价交易,但是大家看到的,往往是公开表演方想让大家看到的。天下没有免费的表演,表演除了要收费,其实背后还有许多不为外人知道的交易。

比如,大宗交易往往配合大股东减持。

大宗交易往往是在股价回调到相对低位区域之后,发布大股东减持公告或大宗交易,配合主力机构洗盘、吸筹的合法行为和做庄策划。

因此,从股票个人投资者角度看,大宗交易可以、也常常作为主力机构收割散户的利器。

2020.12.9和12.10连续两天利用大宗交易打压股价,收出两根阴线,因低点31附近具建仓价值,详见附图1。

附图1:2020.12.9和12.10连续两天利用大宗交易打压股价,收出两根阴线

股友想想,大股东为什么不在96元、48元进行大宗交易减持呢?而偏偏要到低位区域减持?查询F10可知,大股东有国资背景,不能排除潜规则私下利益交易。

详见附图2:大宗交易公开信息配合连续公开减持挖坑

附图2:大宗交易公开信息配合连续公开减持挖坑

详见附图3:黄金坑挖好后见到黄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宗折价交易你怎么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宗折价交易你怎么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2-2025 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34754号-58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