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美联储宣布首次加息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接连出现“怪事”。1、加息消息公布后,美国主要股指并未大幅下跌。相反,他们在过去一个月逐渐稳定下来。市场稍微“平静”了一些,最近乐观的人突然多了;2、十年期、两年期美债收益率倒挂,市场对未来经济景气度担忧;3、中美10年期国债也出现倒挂,引发市场对中美汇率问题的担忧,进一步缩小了我国“降息”的预期。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美联储加息为背景来解释上述问题。
如果从“现金流贴现”估值模型分析,加息意味着资产现值缩水,必然伴随资本市场的调整。但为什么加息后各项指标仍保持相对稳定呢?
“现金流量贴现”模型的本质是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贴现,是衡量内在价值的重要参考。然而,在现实中,市场价值往往并不与内在价值保持“契合”,甚至常常与内在价值有很大偏差。
一方面,这告诉我们,内在价值的计量只是企业价值的估值方法之一,也可以称为参考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一定会遵循这个逻辑。另一方面,它忽视了投资者作为市场参与者的作用。因素之一是资金中短期的偏好。
因此,如果我们分析加息后资本市场的走势,就需要考虑资金的套利空间,即资金在高流动性的债券市场和高风险的股票市场之间的套利选择。也就是说,当债券市场具有较强的套利空间时,资金就会从股票市场流向债券市场,引起资本市场的大幅回调。套利空间的大小成为短期内市场敏感性的重要指标。
从逻辑推理,当债市收益率见顶时,资金就会从股票市场流向债市。在加息周期中,不仅要看加息的绝对值,还要看资金的套利空间,如下图所示。
上图是我们整理的年加息周期中标普500指数和“美国10年期国债减去联邦基金”的走势。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向下拐点处,两条线趋势相同。同意。
尽管美联储在年四次加息,但股市直到年底才出现真正的回调,即债市收益率达到最高点),随着资金从股票市场流向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的套利空间迅速缩小。直到十年期国债减去联邦基准利率的差额接近0,债券市场几乎没有套利空间,资金再次从债券市场流向股票市场,完成整个周期。
为了验证这个观点,我们以年的互联网泡沫为样本进行了研究,如下图
可以看出,在互联网大米泡沫周期期间,无论是纳斯达克还是标普500指数,其走势几乎与债券市场利差一致。速度)。特殊时期资金的套利偏好决定了资本市场的兴衰。
如果把加息描述为“量变”,那么在利差达到临界值之前,即达到“质变”之前,资本市场不会因为加息而萎缩。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当前资本市场的表现呢?
上图是我们整理的疫情后标普与纳斯达克与美国国债利差的图表。图中两条线高度一致。疫情发生后,美联储将基准下调至最低水平,开展QE工作。市场流动性大幅增加,市场迎来牛市。
尽管美联储3月中旬宣布加息25个基点,但由于美债基数较低,债市收益率较低,为股市继续上涨创造了条件。受此影响,债券市场收益率和股指均有所上升。呈上升趋势。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美国10年期国债自4月份以来一路飙升,近期达到2.8%的高位,并且两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倒挂。
我们来一一分析。我们先从美债收益率来看美股的拐点。
如果用市盈率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倒数来表达利差的套利趋势,以年为例,当两组数据差值接近1%时,两组数据会神奇地“爆”,市盈率上升,国债收益率下降。
这种现象在年初也出现过。当时估值也有一定的幅度。而由于美联储维持低利率和无限制QE的政策连续性,市场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当时并没有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踩踏事件。
美联储宣布加息后,特别是缩表时间表确定后,加息预期迅速飙升。国债投资者开始抛售债券,等待收益率达到高位再买入,导致上图中两条线之间的距离回到低点。如果接下来国债收益率突破3%,将轻松突破资金套利节点。
我们来看看十年期和两年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倒挂。
利率倒挂也被称为“格林斯潘之谜”。简而言之,短期利率超过长期利率。经济学家常常将此视为经济衰退的迹象。
因此,近期美国利率倒挂后,市场不少人士认为这是经济衰退的信号,掀起了又一轮对宏观经济的悲观情绪。但奇怪的是,进入4月份,尤其是缩表预期明确后,利差再次快速拉升,长期利率再次大于短期利息。
这又让人困惑了。如果按照经济衰退理论来看,加息、缩表就意味着流动性的抽离,这显然是在恶化经济,但利率倒挂的压力怎么会缓解呢?
对于一种金融现象,我们不能教条地用萧条或繁荣来解释它,尽管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经济反转后的衰退。
我们来回顾一下本轮价格反转:
1、3月中旬宣布加息25个基点。当通胀达到几十年来的新高时,这个数据相对保守,这意味着美联储对于加息的态度还不够“鹰派”;
2、俄乌战争期间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价格暴涨,给美国经济复苏带来一定压力。因此,市场对未来利率存在一定预期。
骨牌一样,随时可能造成连锁反应。
作为这次全球金融暴跌的“始作俑者”,美股可谓聚焦了全世界投资者的目光,美股的暴跌突涨何时才是个头儿,一直是全球投资者最急切关注的问题。毕竟,股市稳定才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再让我们从投行预测、数据显示和高管购股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吧!
作为在美国投行占有重要一席的高盛,于3月13日公布了一个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它对美国的标准普尔500指数,作出了预测:如果在年,假设企业利润降低50%却相对好于年金融危机时的表现,那么,标准普尔500指数也将在点企稳,这代表了今年38%的总下跌。而高盛给出的今年表现最差的模型反映,如果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所引发后续的金融或经济危机,参考年的互联网泡沫和年的次贷危机,分别下降49%和57%,那么,标准普尔500指数就会在点左右,也就是距年2月14日高点.52点下降50%。虽然看似悲观,但是,高盛却乐观地认为,本次事件是突发性事件,并不具有任何的可持续性。同时,高盛的分析师Kostin大胆预测,到年年底,标准普尔500指数回升至点。3月27日,标准普尔500指数,跌88.60点,或3.37%,至.47点。
席勒市盈率是考察股市走向的另一个指标。所谓席勒市盈率(ShillersPE),是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RobertShiller)自己创造的一种市盈率(本益比)指数。这种指数,以通货膨胀调整利润的10年平均数,来计算调整后的市盈率,从而克服了在利润出现泡沫时市盈率失真而误导投资人的情况。在席勒市盈率方面,美股的正常市盈率一般在15倍左右。可是,在这次美股股灾之前,美股平均市盈率却高达32倍,这个数字也是基本持平于前几次互联网泡沫、金融危机时的平均市盈率。在经过了这次股灾的调整之后,该平均市盈率已经下降到了22倍。如果重回到正常的15倍,那么,美股的正常位置正好在标准普尔500指数接近点的位置。
虽然目前的市场看似深不见底,但是,根据CNBC的报道,美国一些公司的高管却已经开始大量地购入本公司的股票来稳定市场。VerdenceCapital的投资人评论道:“当内部人士开始购买股票时,就说明他们认为自己的公司的价值被低估了”,正所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华盛顿服务公司(WashingtonService)的数据显示,在年和年的两次经济危机中,在市场下跌到一定程度后,就有一些公司的高管们开始增持自己公司的股票,当他们开始进行第二次增持时,通常意味着市场底部即将出现。
一阵秋雨一阵凉,枝吐绿芽报春归。综上所述,判断美股何时稳定,总有众多迹象提前预示。就美股来说,投行买入的预测、平均收益率的降低、企业高管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等等,都是市场企稳重要信号;
就A股而言,随着美股的企稳,外资也将再次流入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等白马股股票之时,就是A股稳定上升的重大吉兆。
此外,作为全球化的结果之一,以及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力,美国股市的稳定,才是全球股市稳定的重要因素!
回答不易,感谢观阅!
跌久必涨,涨久必跌,这是市场规律的使然,俗话都说反弹只是为了更好的下跌。
道琼斯指数已经暴跌多点了,短期反弹暴涨也是必然的。目前美国疫情还这么严重,停工,停产,停止进出口,这些都停止了目前用什么来支撑着股市,支持经济?单纯的货币政策,完全无法解决根本的问题,这种暴涨是没有可持续性,所以美国根本问题,还是控制疫情,然后恢复生产,提高就业!这样经济才能逐步恢复,股市才能真正的好转!
嗯,对于美股来说,做多做空都能挣钱,这或许正是其魅力所在,毕竟美元独大,在洪流中,或者在潮汐间隙捕捞,以供日常食用,这也是靠水吃水的正常行为,记得笔者年轻时对日本文学里的赶海精神及经验就甚感敬仰,作品名虽然一时记不起来了,但其中描述的日本人在恶浪频繁时期,渔人为了求生而日夜侯待恶浪过后的捕捞机会,有时是满载而归,有时数日连虾影都难见,还得与恶浪抗争,躲避海浪无情的吞噬,其情其景不得不让人佩服其渔人坚韧不拔的坚强韧性,笔者讲述的看似与问题无关,不过在我看来,美股近期的反复走势确实与我当时欣赏日本文学时的情景感触极其相似,而当今美之疫情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许不会亚于恶浪,相信其中赶海者中也有不少熟悉海上生存的捕捞者,懂得选择性的耐心等待,侯待反复无常的巨浪后,才会重拾生活,恢复正常风平浪静快乐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