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财富百科 / 美联储放水对美股的影响(美联储放水对股市影响)

美联储放水对美股的影响(美联储放水对股市影响)

Time:2024-06-14 20:26:20 Read:424 作者:CEO

在今天美联储政策声明发布前夕,有人质疑鲍威尔是否会担心美联储过度注入流动性导致股市泡沫堆积?大量散户和投机者似乎已经“占领”了美国股市。美联储至少应该承认这是央行政策造成的泡沫吗?昨天,SMBC分析师MasaoMuraki甚至表示,“风险资产价格的飙升已经达到了美联储可能被迫采取一些行动的程度。”

那么,鲍威尔对于美联储“放水”下股市大涨有何看法呢?尽管这个问题是在鲍威尔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但他是这样说的:

美联储放水对美股的影响(美联储放水对股市影响)

我们根本不关注资产价格朝特定方向发展,我们只是希望市场能够发挥作用,并且部分归功于我们的工作,目前市场正在发挥作用。

他还表示,对于任何资产价格,“我们都不想达到某个水平”。相反,“我们希望市场发挥作用”,这是美联储提振经济政策的一部分。

然而,看看他如何“推卸责任”:“我们希望投资者像市场一样对风险进行定价”,并解释美联储不会因为资产价格太高而停止支持经济:“我们将做好容忍的准备,否则我应该说,非常低的失业率数字是值得欢迎的,而不用担心通货膨胀。”

也就是说,只要美联储相信他们的行动会促进充分就业和2%的通胀,他们就不在乎是否会刺激股市。

当被媒体问及如何看待贫富差距和社会平等时,鲍威尔表示:平等问题已经困扰我们40多年,但实际上与货币政策无关。

所以答案是:美联储永远不会承认他们释放的数万亿流动性、贷款和担保、购买ETF的承诺等夸大了资本市场泡沫,尽管这些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求职者。或者说,那些因美联储紧急行动而负债累累的公司并没有利用补贴来留住员工,但事实上,这些获得补贴的公司最终却裁员了数百万人,但却支付了股息。

那么,从像RobinHood这样的零售券商的情况来看,一旦市场目前的乐观情绪最终结束,会发生什么?当资产价格的恶性通胀最终崩溃时,“后浪”短线交易者将遭受巨大损失。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他们将如何应对?

正如评论人士所说:今天是历史性的一天。美联储已经完全接受了向市场投降的事实。它隐含地助长了资产价格泡沫,同时又谎称财富不平等加剧。美联储的印钞机会不断旋转,看不到尽头,也没有想到退出策略。

本文来自金融行业网站

全球大通胀预警:无视美债收益大涨鲍威尔持续出手救市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美国股市正处于暴风雨前的平静。随着疫情的爆发,资本市场也掀起了一阵震动。如今,“美股熔断”即将迎来一周年,一场新的风暴再次聚集,但这次首当其冲的是美债收益率。过去一年,在美联储主导的全球洪灾中,通胀预期升温。大规模疫苗接种给经济复苏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再次强化了全球通胀预期。由此引发的美债收益率飙升,逐渐引发恐慌。毕竟,市场更担心的是美债收益率持续飙升后美联储的“降息”。

鲍威尔“救命”

当地时间24日,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听证会第二天,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市场极为关注的美债收益率和通胀问题做出了回应。鲍威尔当天表示,美债收益率上升是由于通胀和经济增长将复苏的预期。通货膨胀现在不是一个问题。受基数效应和美国经济重新开放后需求激增的影响,美联储确实预计通胀将会走高,但它仍然“有应对的工具”。

“另一个是影响证券市场的价格重估。”杨水清说。“我们经常将国债视为无风险利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国债产品中一个非常好的基准。其收益率的上升会导致其他资产价格的调整。此外,这可能会导致其他资产价格出现调整。”也会导致金价承压。”

这已被证明。当地时间23日,即鲍威尔听证会首日,当天美国三大股指集体低开,开盘后均快速下跌。纳指一度跌近4%,科技股全线大跌,明星股特斯拉一度跌超13%。然而,随着鲍威尔表示“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存在”,美股发起反击,三大股指最终全部收高。同样的情况在听证会第二天也出现了。24日,美国股市低开后走高,全线走高。截至收盘,标普500指数上涨逾1.14%,纳指上涨约0.99%,道指上涨1.35%。

不为别的,鲍威尔继续“救市”。比如,在听证会上,鲍威尔再次强调,美联储的债券购买计划将维持目前的节奏,直到实际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接近通胀和就业目标数据。美联储希望通胀预期稳定在2%,而不是低于该目标。美联储有信心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三年或更长时间。

放水成本

外界一直觉得鲍威尔的言论有些过于圆滑,但殊不知,这种“太极”的表达方式也是吸取教训的结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八年前伯南克引发的“缩减恐慌”。年,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在讲话中仅暗示可能会开始减少量化宽松资产购买力度,引发美国债市震荡抛售。受此影响,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连续5个月下跌。从1.5%飙升至3%。

鲍威尔想要避免重蹈伯南克的覆辙,这也间接证明了一个问题。相比美债收益率的上涨,市场最终担心的是宽松政策的收缩。道明证券(TDSecurities)高级美国利率策略师根纳迪戈德堡(GennadiyGoldberg)在谈到最近的情况时表示,“市场对更多刺激措施感到不安,担心通胀上升的风险,并担心量化宽松的退出。”

一般来说,当通胀预期较高时,国债收益率曲线会变得更加陡峭。这是因为投资者需要追求更高的国债收益率来弥补通胀风险。目前全球对于通胀的预期已经达到了所谓的“恐慌”程度,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放水。其中,美联储的放水堪称“绝无仅有”。

随着拜登上台,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进入冲刺阶段。当地时间23日,美国众议院民主党二号人物霍耶刚刚提到,众议院将于2月26日对拜登总统提出的1.9万亿美元抗疫救助法案进行投票。储备宣布了事实上的开放式资产购买计划,并推出了无限量量化宽松。

放水,无限放水,这是美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释放的信号,几乎是过去一年全球央行的主旋律。统计显示,年,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均超过30%,合计扩张规模达8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大规模疫苗接种带来的经济复苏希望再次推高了通胀预期。法新社20日报道称,据官方消息统计,全球至少有107个国家和地区已收到超过2亿剂新冠疫苗。

提前解决危机

通胀预期上升的连锁反应太明显了。近期油价不仅走出了至暗时刻,而且还一路飙升。截至24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年4月交割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55美元,收于每桶63.22美元,涨幅为2.51%。年4月交割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67美元,收于每桶67.04美元,涨幅为2.55%。受益于油价上涨,铜价表现强劲,隔夜COMEX铜报价4.美元/磅,涨幅2.43%。

也正是在这次大规模放水之下,投资者开始担心,一旦非常规货币政策开始退出,金融状况的收紧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尝试是否会引发新的危机。尽管鲍威尔一直强调保持宽松,但似乎仍是饮鸩止渴。

“鲍威尔一直想稳定市场、稳定预期,每次出面都表示要继续放水,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他失去权威了。”在杨水清看来,鲍威尔的表态一开始可能还是含有一些内涵的。会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但说得太多,市场就没有作用了。

事实上,市场已经在提前化解危险。杨水清认为,近期美债收益率的上涨也意味着,虽然美联储还在强调不会出手,但市场已经提前做出了预测。这一预测已经体现在整个市场的价格变化中。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尤其是对冲基金来说,肯定会涉及一些对冲。

杨德龙还提到,美联储的使命是一方面控制通胀,另一方面确保充分就业。如果通胀上升,美联储将不得不调整宽松的货币政策,而这也是投资者担心的,即通胀预期上升。货币政策是否会小幅收紧。事实上,全球经济的基本面尚未恢复。实际经济增速并不好。美国和欧洲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有效控制。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确实不应该紧缩,但我们担心。这意味着从通胀角度来看将会收紧。

担忧归担忧,但短期来看,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可能还不现实。据了解,美联储根据经济指标行事,例如纽约联储的WEI指数,由建筑开工率等11项指标组成。目前,该指标仍为负值。我们需要观察它何时会转为正值。过去可能都在1.5左右或以上,预计货币政策的收缩最早也要到今年年底。

至于市场押注的加息时间,可能是年底。数据显示,在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市场上,押注美联储尽快加息的概率到年底将高达70%。上周这个概率还是50%。

有人说美国经济现在很糟糕,但其股市居高不下,是否是美元放水的结果?

有人说现在美国经济不好,但股市却居高不下,这是美元释放的结果。然而,特朗普一直吹嘘自上台以来美国股市不断增长。特朗普治下的美国经济最高增速为3.5%,与其他历届总统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美联储正在退出,债务仍然很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美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从目前来看,至少有一个严重的泡沫成分,那就是美元正在流失。

摩根大通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当前债务规模居高不下,预计年底美国财政赤字将达到GDP的5.4%。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年12月11日,美国债务余额达21.849万亿美元。年以来,美国债务余额增加1.36万亿美元,增长6.6%,预计全年将创年以来最大增幅。

受美国30年来最大规模减税和放松管制刺激,美国股市上半年延续年3月以来的牛市并持续走强,三大股指创历史新高。然而10月以来情况发生巨大变化,美股三大股指抹去了一年来的涨幅,转而下行。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希勒表示,减税对于刺激美国上市公司盈利是不可持续的,投资者应该为股市的“糟糕时刻”做好准备。

摩根大通警告称,流动性不足已成为美股大幅下跌的重要原因。此外,程序化、自动化交易日益成为市场主流,导致市场“践踏”、“闪崩”风险显着增加。鲍威尔还谈到了当前美国经济形势。尽管他对美国整体经济持乐观态度,但他暗示了年暂停加息的条件,即美国经济将面临全球需求放缓、财政刺激消退和加息三大阻力。对经济的影响滞后。

Copyright © 2002-2025 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34754号-58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